发展阶段
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保护装置逐渐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:
传统继电器继电保护。
(2)半导体晶体管继电保护。
(3)集成电路继电保护。
(4)微机保护。
前三个阶段可以认为是传统的继电保护。微机保护已成为所有保护装置的主流应用。每个阶段最显著的区别是保护装置物理逻辑装置的变化。
常见装置特点。
1.常规继电保护的缺点。
传统的继电器保护由继电器组成,如过电流继电器、时间继电器、中间继电器等,通过复杂的组合实现保护功能,其缺点如下:
(1)占用空间大,安装不方便。
(2)继电器接触多,大大降低了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。
(3)调试和维护复杂,一般停电,影响正常生产。
(4)没有灵活性。互感器变比变化时,继电器应调整保护定值修改,有时更换。
(5)由于继电器线圈老化,使用寿命过短,直接影响保护的可靠动作。
(6)继电器保护功能单一,需要安装各种表格来观察实时负荷。
(7)数据不能远程监控,不能远程控制。
(8)继电器本身没有监控功能。当继电器线圈短路时,不能在现场找到。
(9)继电器保护直接与电气设备连接,中间无光电隔离,易受雷击。
(10)常规保护汰,许多继电器已停止生产。
(11)维护复杂,故障后难以发现问题。
(12)运行维护工作量大,运行成本比微机保护增加60%左右。
操作复杂,可靠性低。
2.微机保护的优点。
(1)微机保护原采用单片机,系统具有采集、监控、控制和自检功能。通过设备可以发现输电线路、负荷和设备本身的故障(当设备本身发生故障时,微机保护通过自检功能呈现故障),并采用计算机原理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。
(2)由于微机保护采用各种电力逻辑操作来实现保护功能,只需收集线路上的电流电压即可大大简化接线。
(3)微机保护的保护出口、遥控出口、局部控制出口都是通过一组继电器运行的,非常可靠。
(4)微机保护采用计算机控制功能、保护定值、保护功能和程序逻辑,可随时修改保护参数和保护功能,无需重新调试。
(5)微机保护还具有通信功能,可以通过网络将用户需要的各种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集中调度。
(6)微机保护采用光电隔离技术,统一收集的所有电信号形成光信号,使设备在强电流攻击时建立自己的保护机制。
(7)微机保护采用CPU进行数据处理,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。
(8)微机保护寿命长。由于设备处于正常休眠状态,只有程序实时运行,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。
(9)微机保护具有时钟同步功能,通过故障录波记录故障,便于故障分析。
(10)微机保护采用多层印刷板和表面贴装技术,可靠性高,抗干扰能力强。
(11)中文用户界面标准化,易学、易用、易维护。
 南京辰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
南京辰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     收藏本站
收藏本站 联系辰洋电力
联系辰洋电力

 业务洽谈微信号
业务洽谈微信号 业务洽谈微信号
业务洽谈微信号